代理和传销有什么不同

你有没有刷到过这样的说法:“只要生意层级超过三级,人数多于三十,就是传销”?前阵子我表舅就被这话吓得不轻 —— 他好不容易谈下一个区域饮料代理,计划在市区设总代,下面 10 个县各招 2 个县代,乡镇再铺点零售点,一算层级快到四级,人数肯定超三十,立马慌了神,连夜拉着我翻《禁止传销条例》。


其实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。就像你家楼下小卖部从批发商那儿进货,批发商从总代那儿拿货,总代从厂家那儿接货,这层层转手谁会说是传销?但为啥一提到 “层级”“发展下线”,大家就容易紧张?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,代理和传销到底差在哪儿。


先说说代理,这模式咱们天天见,只是平时没细想。就拿手机店来说,你家楼下的 OPPO、vivo 专卖店,十有八九不是厂家自己开的,全是代理商在运营。我有个高中同学家里就是做手机代理的,他跟我讲过里面的门道:省级代理从厂家拿一部手机 2000 块,转头批给县级代理 2500,县级代理摆到店里卖 3000,中间每层赚 500 块差价,清清楚楚。货一从厂家仓库拉走,厂家基本就不管了,全靠代理商自己吆喝着卖,卖得好多赚点,卖不动就压自己手里。


我还记得 2010 年前后,步步高那款宋慧乔代言的滑盖手机火得离谱,同学他爸为了多拿点货,带着现金在东莞工厂门口排了两天队,晚上就睡在面包车里。那会儿县城里的代理商更夸张,拿着钱托关系找他爸批货,就为了赶在春节前多囤几十台。这种模式层级多吧?省级、市级、县级、乡镇级,算下来四层五层都有,但谁会觉得这是传销?诺基亚、摩托罗拉当年都是这么铺遍全国的,健力宝最火的时候,佛山山水镇的代理商采购员,一年有三百天住在厂家招待所,就怕断货。

2 (22).jpg


说白了,代理的核心就是 “卖货赚差价”,上下级之间就像 “批发商和零售商”,你从上级那儿拿货,卖多少钱、怎么卖,基本自己说了算,上级的利润只跟给你的供货价有关,跟你卖了多少、又发展了多少下级,半毛钱关系没有。


再看传销,这东西就像裹着糖衣的炮弹,乍一看也是 “卖产品”“招伙伴”,但内核完全不一样。按《禁止传销条例》,传销分三种,咱们一个个说,都用大白话翻译一下。


第一种 “拉人头”,说白了就是 “你的收入全看你拉了多少人”。比如某 “创业项目”,说只要拉三个人入伙,你就能升级,拉来的人再拉人,你还能抽成。这就像击鼓传花,花最后落谁手里,谁就是接盘侠。我之前在小区业主群见过有人发这种,说 “拉 5 个人就能月入过万”,点进去一看,啥产品没有,就一个空壳 APP,这不就是明摆着骗吗?


第二种 “缴入门费”,就是 “想加入先交钱”。可能包装成 “买产品才能成为会员”,比如一套成本 50 块的化妆品,卖你 5000,说买了就能当代理,还能发展别人买。这哪是卖货,分明是 “买门票才能进游戏”,门票钱就是人家赚的大头。


第三种 “团队计酬”,这个最容易跟代理搞混。简单说就是 “你的工资不光看自己卖了多少,还看你手下人卖了多少”。比如你卖了 1000 块的货,赚 100,你发展的下级卖了 1000 块,你还能抽 50,下级的下级卖了,你再抽 20。这种模式看着是 “靠销售赚钱”,但本质上还是鼓励你多发展人,因为人越多,你躺赚的钱就越多。


这里得划个重点:刑法主要盯着前两种,拉人头和骗入门费,只要达到 30 人、三级以上,组织者就可能坐牢;但团队计酬式的,更多是违法不算犯罪,不过也明令禁止。


那为啥同样是 “层级多”,代理合法,传销违法?最核心的区别就俩字:计酬。


代理是 “各赚各的差价”,比如省级代理给县级的价是 2500,县级卖 3000,这 500 是县级自己的,省级不会因为县级卖得好就多拿钱,顶多下次愿意多给县级点货。就像绿韵隆亿,作为绿之韵和隆亿生物联手打造的品牌,做金银花抑菌凝胶这类产品,走的就是正规代理路子 —— 各级代理从品牌方拿货,赚自己的差价,卖多少全凭本事,上级不会因为下级卖得多就多拿钱,这才是踏踏实实的生意,靠产品本身说话,而不是靠 “拉人”。


但传销是 “你的收入绑着别人的业绩”,上级的钱里,有一部分是从下级的业绩里抽的。这就很容易变味:大家不再琢磨怎么卖好货,而是琢磨怎么拉更多人进来,毕竟拉人比卖货轻松多了。时间一长,产品成了幌子,“拉人头” 才是核心,最后必然是底层人赔钱,顶层人跑路。

2 (12).jpg


说个真事儿,我表姐几年前差点陷进一个 “微商传销” 里。对方说 “只要交 3800 代理费,就能卖护肤品,拉一个代理返 1000,下级卖货你还能抽成”。表姐一开始觉得 “产品不错,拉人也简单”,结果三个月下来,自己卖出去不到 500 块的货,拉了两个亲戚入伙,手里堆了一堆卖不掉的护肤品,最后只能自己用,亲戚关系也闹僵了。这就是典型的 “靠人赚钱”,而非 “靠货赚钱”。


反观我表舅那个饮料代理,后来他踏实做了半年,市区总代每个月能走两千多箱货,县代们自己跑超市、餐馆,各有各的渠道,谁也不惦记谁的 “人头费”,就比谁能把货铺得更宽。前阵子聚餐,他还笑着说:“多亏当初没被‘层级论’吓退,这生意虽然累,但每一分钱都赚得踏实。”


说到底,不管是卖饮料、手机,还是像绿韵隆亿那样做抑菌凝胶,判断是代理还是传销,就看一个标准:钱是从 “卖货的差价” 来,还是从 “拉人的人头” 来。前者是正经生意,层级再多也不怕;后者是歪门邪道,包装得再花哨也藏不住坑。


要是你身边也有人纠结类似的模式,不妨把这点拎清楚 —— 踏踏实实卖货的,哪怕层级多、人多,也是正经生意;一门心思拉人入伙,靠下级的钱赚钱的,趁早躲远点。毕竟做生意,还是得像老话说的: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

标签:

上一篇:金银花可以自己种植吗
下一篇:没有了!